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笑红尘

宠辱不惊,看花开花落.去留随意,任云卷云舒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佛像之眉间白毫相  

2017-12-07 11:44:30|  分类: 佛教文化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佛像之眉间白毫相 - 笑红尘 - 笑红尘
 
        我们去寺庙礼佛时,会看到佛像的身体与面部都有许多异于常人之处,如发顶的螺髻、及肩的耳垂、过膝的双手以及身体发出的金光等。其实,这些佛像中的“异相”都有着特定的意涵,所表达的是佛陀的法相庄严。


  佛教造像十分讲究法度,不仅有“三十二相”、“八十种好”的规定,还有《造像度量经》这样的经典对身体的比例、尺度进行细致的解说。


  如果不符合法度和规定,那这尊佛像就会有“不如法”的嫌疑。例如,藏传佛教中的唐卡,就需要严格遵循《度量经》的尺度来进行绘制,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经典的根据。


  在这些规范之中,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,是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各个角度对佛像最基本的一系列特征都做出了规定,大到躯干,细至毛孔,都有特定的相好可言。


佛像之眉间白毫相 - 笑红尘 - 笑红尘

 

     我们常看到佛像的眉心有一个小点,这是佛教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法相即第三十二相中的“眉间白毫相”据佛经记载,白毫相是指佛的眉间有白毛,柔软如兜罗绵,其色雪白,光洁清净,长一丈五尺,右旋卷收。这是佛在因位时,见众生修三学,称赞其美而不毁訾,有谤者则遮制守护而感得的妙相。能见到此相者,可除去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的生死之罪。


  净土宗的观相法门尤为重视《阿弥陀经》中的“白毫宛转五须弥”,就是通过正确地观想白毫,来达到真实不虚的境地,通过正观的方式来改变修行者的意念与思想。


  在塑像时,绘制白毫相最重要是,要绘制出其中的“右旋”特征。因为佛教讲究右旋与右绕,这种动态的旋与绕,实际上体现着佛教特定的宇宙观与时空观。而“旋相”就是这一观念在佛像上的具体表征,佛经中记载白毫相“引长一寻,右旋螺如真珠,大放光明”,这里特别强调右旋,就是意图强调一种宇宙在生灭之间的动态。


  在佛教艺术的后期,眉间白毫相逐渐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造像样式,没有白毫的佛像,往往会被视为逾矩。虽然佛像并不能永恒存在,但寄托在佛像中的佛法,则可以不断传承、延续与存在,无论是白毫的光明,还是白毫的旋转,最终表现的都是佛法的光明与伟大。




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4)| 评论(1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